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创今年以来新高,其中包括3个太阳能光伏项目。业内有分析认为,国家此举或表明鼓励企业通过海外直接投资来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近10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201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2.2GW,使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GW,比2010年800MW增长了约3倍。由于我国光伏组件出现爆发式增长,使得由上游硅料、中游组件和下游电站所构成的光伏产业链逐渐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畸形发展态势,给光伏企业带来极大的生存压力。同时,我国光伏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0%左右。但由于近期美国和欧盟先后向我国光伏业开展“双反调查”,也使我国快速增长的光伏产能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如今,面临极为不利的严峻局面,无论是境内或境外投资、出口或内销,我国光伏产业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转型升级。
“双反”结果或倒逼企业走出去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我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欧盟委员会立案的最大金额反倾销调查,也是我国遇到的金额最大的贸易诉讼。根据欧盟的计算,2011年我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与此同时,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光伏“双反”案作出终裁,认定我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将对从我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47%的关税。
据相关资料统计,美国市场的规模尚不及欧盟市场的1/10,如果欧盟开征与美国相同税率的反倾销税的话,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记者了解到,国内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日前也表示只能承受10%左右的税率。显然,这些高税率将造成国内企业光伏产品外销受阻甚至滞销以及过剩产能将逐步加剧的困局。那么,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双反”所带来的影响呢?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光伏产品90%以上销售到国际市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从企业来讲,通过投资海外光伏企业和在海外建立光伏发电站,是企业从出口组件到向海外客户直接提供整体建设解决方案和建后服务的转变,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海外用户需求,实现与国外市场营销系统、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此次批复的3个光伏项目并不是很大,也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比如在欧洲出现了债务危机后,其较差的财务能力正好给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国家通过适当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能够进行太阳能电站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企业提供长期盈利,从而把目前的产能过剩变成一种优势。
记者了解到,业内诸多企业也为此举作出了积极回应。他们认为,在面临贸易壁垒和消化产能的大背景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产能,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应对策略,也表明国家对这一策略的支持态度。该分析师指出:“一方面光伏材料价格大幅降低,大大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成本;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对光伏发电给予较高的补贴。因此,现在在欧洲投资光伏电站是比较好的时机。”
- 1
- 2
- 总2页
来源:互联网
http:www.cps800.com/news/34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