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电源在线首页>>行业资讯>>产业纵横>>铅酸蓄电池的艰难“无害化”之路正文

铅酸蓄电池的艰难“无害化”之路

2012/11/16 10:42:45   电源在线网
分享到:

    本月初,《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环保部目前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

    根据该技术政策提出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我国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60%、70%以上;废铅渣全部无害化处置,再生铅熔炼金属回收率大于97%。到2020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80%、85%以上。这将是对铅酸蓄电池在生产、回收环节的又一整治重拳。

    生产污染没得到解决

    “中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铅污染。”据《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组(下称“编制组”)介绍。

    由于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大多为半开放式生产,如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投资治理,道理很简单,缴纳排污费有人认账,弄好了还可以返回一部分,但如果投资治理,初期投入不说,每年的治污设备运行费可能比上缴的排污费更多。”该编制组介绍,特别是一些承包企业和租赁企业,很少考虑污染治理设备投资问题。

    去年5月,环保部紧急下发了《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通知》,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加大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的执法监察力度。

    在行业整治之前,在环保部有环境备案的有1700家,在产的大大小小总计约为3000家。截至2011年11月末,在生产企业只占公布总数的13.74%;关闭取缔总数的44.67%;已停产17.97%、停产整治20.54%。

    今年5月到10月又经过新一轮持续环保督查工作,截至2012年10月,目前全国在生产铅蓄电池企业有253家左右。

    但编制组承认,“蓄电池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部分中型及小型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严重”。

    回收处理过程问题多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原料——铅可回收使用,只要出台废旧电池回收的相关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市场,或许就能同时解决我国有色金属短缺和金属污染等问题。

    但我国目前缺乏完整系统的回收体系,这缘于国内废电池处理行业还没有建立一套产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以及缺乏政策扶持。编制组称,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污染蔓延,其后果将比“白色污染”严重得多。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我国废干电池的回收利用率不足2%,铅酸蓄电池的有组织回收率不足30%。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各地城乡垃圾管理部门或电池生产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电池回收体系,且相关体系建设的资金来源不明晰。

    据编制组称,目前,我国废铅资源的回收还没有全国性的回收网络,市场不规范,“回收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多家收购、多管齐下,分散经营”的状态。从事铅酸蓄电池回收的部门有数以万计的个体私营收购者、蓄电池零售商和制造企业、再生铅企业、汽车维修和4S店以及物资回收公司和物资再生利用公司。其中,回收的主力军是大量个体从业者,其回收量超过一半以上(约占60%)。

    “由于小规模回收厂不建设高成本的污染控制设施,还会逃税、不办理许可证,也不交其他费用,他们一般都能够给出更高的价格回收废旧的铅电池。”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理事张弘说。

  • 1
  • 2
  • 总2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源在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铅酸蓄电池的艰难“无害化”之路
http:www.cps800.com/news/36063.htm
  投稿热线 0755-82905460    邮箱  :news@cps800.com
关于该条新闻资讯信息已有0条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的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内容,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留言   免费注册会员
关键字:
        
按时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