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进入破产重整。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在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政策下,作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加工与制造国家,由于海外市场萎缩,其行业整体发展落入低谷。光伏企业“过山车式”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能否摆脱“双反”挤压?
光伏产能过剩洗牌在所难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11年的每瓦1.4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与此同时,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1年统计的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中国光伏产品在低端环节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竞相杀价。
据分析,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今年一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表示,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光伏企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突破成本局限方能起死回生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的光伏产品发电成本大约为每度电1元人民币,与煤电或水电等能源产品相比,成本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介绍,未来十年内,光伏产业如能保持发展势头,其发电成本与火电基本持平的可能性很大。毕竟,火电燃料价格与环境的成本,从长期来看是上升趋势。
2012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等。
不久前,江苏中能公司以硅烷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项目取得进展,其高纯度产品可以使成本下降约50%。
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越强表示,2012年对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进行了增资,并在意大利、希腊等国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其中希腊光伏电站可总计获得每千瓦时电0.36欧元的补贴,合同期限为25年。
分散投资风险启动消费需求
王勃华认为,我国如何在“走出去”同时,不断扩大内需市场,是发展这一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展光伏产业一是依靠政府方面的补贴,二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长期介入,三是光伏企业自身的进步。”王世江如是说。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以德国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如今已简便到“填表安装”的地步。
王世江说,主流规格的光伏组件面积约1.5平方米,市场售价1000元左右。这意味着,在150平方米的屋顶建设光伏电站,仅组件采购就要10万元;再加上其他设备包括建设安装等方面的开支,还需要10万元。如果没有政府方面的补贴,以及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分担,这对普通居民来说难以承受。
在遭遇欧美国家“双反”后,我国内地光伏市场有所启动。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为45万千瓦,2011年达到29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近550%,2012年达到450万千瓦,增幅55%。
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率仍有成倍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受益于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管理提升等,其单位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 ▇
http:www.cps800.com/news/42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