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得到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记者日前进行采访时发现,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各方继续共同努力。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格局,但这却给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中国“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将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4亿吨以上,同时大力发展以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中国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地方仍存在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等“弃风”现象。作为国内第一个一次性投产5万千瓦级的大型风力发电厂,华能洮北风电厂从去年开始出现了亏损状况。该厂前期项目经理陈新对记者坦言,这是电力输送管道建设缓慢、电价体系僵化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国家提出的补贴迟迟不到位。现在大家一直在说的一个情况,就是我们国家在新能源产业的规划与现实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这就导致了现在所谓的限电,你像我们吉林风电面临的问题就是大风的时候我们被限制发电。能不能把风电的波动性像火电一样调平,这是全世界都在思索的问题。”
对此问题,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长郑建林则指出,目前传统的能源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尚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所以长远之策是对电网系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未来电网作为支撑电的技术平台,一定要为新能源来服务。风电、太阳能都有间接性、不规律的特征。未来电网建设要适应这些变化,包括建设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僵化的市场体制则是另一个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洪浩管理着一家生物质能源公司,他指出,僵化的价格体系导致可再生能源丧失了和传统能源公平竞争的舞台。
“现在我们遇到的瓶颈是政府定价,导致的市场倒挂。例如我们现在的供热市场很大程度是把煤造成的污染成本给忽略掉了,每年这个成本是社会在负担,不是烧煤的人在负担。其实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把碳税收起来。煤价格的下降等于鼓励大家使用有污染的燃料。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碳税加上去。国外也是这样,能源终端市场价格越高,才会给可再生能源带来发展机会。”
实际上,自2004年起,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每年80%的速度递增。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河君介绍说,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
“以中国为例,2012年,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以及光热、地热等新能源新增总投资2300亿元。新能源作为世界各国发展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资源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
http:www.cps800.com/news/45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