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将从本月6日起对未参与“价格承诺”的出口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为期两年。
在昨日发表的声明中,欧盟委员会确定了自今年8月起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名单,并表示,此征税措施只适用于未参加“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
今年8月2日,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争端以“价格承诺”的形式达成和解,其核心内容是中国太阳能板出口欧盟的最低价格为0.56欧元/瓦,出口上限为7GW。
最终签署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有94家,包括英利、尚德、赛维、天合光能、晶科等光伏大厂均出现在了“免税”榜单上。据欧洲媒体报道,产品销往欧盟的中国太阳能板出口商当中的70%参与了“价格承诺”。
而当时没有签署价格承诺协议的中国光伏企业则要被征收税率高达47.6%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
一位光伏企业的高管对记者表示,这次声明内容只是之前光伏争端的一个细节,对参与价格承诺的光伏企业没有任何影响,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参加价格承诺的企业影响较大。
“之前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基本就是薄利多销,利润空间不高,现在要被征收双反关税,企业就基本没有利润可言,也不可能跟其他企业竞争,只有退出市场。”上述企业高管表示,当然,这些企业在当时考虑是否签署价格承诺时必然已经考虑到了上述因素。
欧洲市场渐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光伏面板外,欧盟上周决定对用于生产光伏板的光伏玻璃征收暂时性惩罚关税,为期6个月。之后由欧盟成员国决定,是否将征收期限延长两年。
在此背景下,对市场趋势向来敏感的中国企业已经提前将重心从欧美向日本、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市场转移。
辉伦太阳能新闻发言人袁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辉伦之前已经开始将市场重点转回国内,同时关注南非、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同时,我们也在试图通过模式创新,寻求和非光伏传统渠道合作的可能。”袁全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在2013年光伏领袖峰会上透露的数据,中国和欧盟就光伏产品争端达成价格协议后,中国对欧洲出口占总出口量的比重已从70%下降到不足30%,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量比重从之前的20%下降到10%左右,日本成为中国光伏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占比超过20%。
对于上述现象,上述光伏企业人士也提醒,在大家都采取转移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的战略时,要警惕新一轮价格战。<
来源:国际金融报
http:www.cps800.com/news/46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