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2010年,整个光伏的需求突然开始迅速增长,80兆瓦的产能根本没法满足市场需求。“那个时候,要货的人都在门口排着队等,愁的就是产能不够。”很快,到了2011年2月,老马切片厂的流水线已经增加到4条。
但让老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第4条流水线才安装好,订单便开始大幅减少。到去年年中,不但新订单几乎没有了,硅片的价格也是一路下滑。156mm的多晶硅片,从2009年时的最高价接近4美元/片,一路暴跌到现在的1美元/片。“以前,我是挨着枕头就能睡着,但后来却经常失眠。一闭眼的工夫,硅片的价格可能又下跌了。”
更让老马烦心的是,由于硅片价格一路下滑,有些客户宁愿违约损失预付款,也不愿意支付剩余的货款。“我年初就已经把生产线都停了,后面几个月全都忙着处理库存了。”
老马的困境,并非个例。据其透露,同一个工业园内的60多家光伏企业,停产的企业已近一半。
“现在整个光伏行业的确都不景气。”沈福鑫告诉记者,自从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各国纷纷出台削减光伏补贴的政策,直接导致2011年的安装量大幅下滑。但另一边,企业产能却因2010年产业的全线飘红疯狂扩张。“2011年整个市场的供给量几乎扩充了一倍,浙江新上马的光伏企业就有63家。”
供求关系的完全逆转,导致了光伏产品价格的直线下挫。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早日售出,厂家开始争相压价,甚至不惜赔本清货。
作为全球公认的硅片成本最优的公司,即便在2011年2季度国际硅片价格暴跌35%的大背景下,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的硅片业务依然保持18.4%的毛利润。但是现在,该公司的硅片生意也只能说是微利。“没办法,大家都在降价,你也只能跟着不断下降。”昱辉阳光新闻发言人洪恩很是无奈。
2011年12月30日,位于湖州平湖的协成硅业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成为国内首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洗牌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欧盟‘双反’跟进,消失的企业会更多。但现在并没有出现外界所传的光伏企业大面积倒闭现象。”沈福鑫透露,像协成硅业这样正式申请破产的企业是个别现象。“有些企业停产或者转行。这样的企业在我们省太阳能协会的会员单位中,大概有10多家。”
全球布局
面对美国和欧盟的“双反”压力,浙江企业选择了全球布局。
“我们在国内的电池片产能本来就很少,‘双反’前,我们电池来不及生产时,一直走的是‘境外代工’的路线。”洪恩称,昱辉阳光在美国拥有子公司,可以从国内购买硅片以后,利用“境外代工”这一方式,生产自身品牌的组件,加快进军美国的光伏市场。虽然这样做会使成本有所上升,但是相比高额的反补贴和反倾销税来说,市场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公司从7月就可开始往美国销售组件产品。假如欧盟‘双反’,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办法绕过壁垒。”
“我们也在讨论各种应对方案,其中一个方案就是组织全球化生产,把工厂建到海外去。”东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海外建厂的成本与高额税率相比,利润空间可期。此外,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太阳能小型应用系统等民用产品的研发力度,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增加利润增长点。”
“不管是美国‘双反’还是欧盟‘双反’,都不是世界末日。”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乘风表示,眼下他们正在努力开拓东南亚、非洲等市场,收效不错。今年2月,由公元在泰国芭提雅投建的8兆瓦光伏电站已经顺利并网发电了。
日本也是今年以来浙江光伏企业纷纷看中的新兴市场。位于宁波的浙江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宏表示,公司目前已着手建设日本的销售网络。“日本在2011年福岛核电危机爆发之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备为推崇。日本政府给予光伏上网补贴电价为每度电42日元,几乎是德国目前水平的两倍,也远高于目前日本工业企业购买电力的价格。”周建宏告诉记者,日本此轮激励政策,日本总的装机量将有望增加3.2吉瓦,相当于三座核反应堆的发电能力,这些装机量意味着全球光伏业新增96亿美元的市场容量。
“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包括日本、澳洲、泰国、印度,以及南美、非洲和一些欧洲小国在内的光伏市场正在兴起,前景值得期待。”赵永红说。不过她提醒道,眼下的境外营销应更注重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像过去一样在家坐等国外采购商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