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正式发布,我国明确了今后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偏倚某一方面的力量都难于将这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推向真正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了实现《规划》中的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当前需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协同创新,以及与充电基础设施均衡同步发展,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注入催化剂。
以北京市为例,无论是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实力、产业化发展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具有多方协作的区域和实践优势。
在科研领域,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为主的高校在电动汽车系统集成、动力电池成组应用、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等领域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北京市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8项。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十城千辆”多个示范城市的电动汽车推广应用。
在产业化方面,北京汽车集团作为北京市属国有独资大型工业企业,目前已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新能源汽车开发平台,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人员达1000余人,是国内率先全面掌握整车控制系统、电机和电池三大关键技术的整车企业,已经投入示范运营的新能源产品有C30DB、M30RB、MiDI等纯电动轿车、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十二五”中期,北汽集团将形成7.1万辆/年的产能。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下属北京市电力公司为保证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发展,已全面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研究和建设,已设计并建设完成高安屯、北土城、航天桥、马家楼等47座充换电站,安装乘用车、小型电动环卫车交流充电桩846台,广泛分布在北京核心城区及远近郊区并配套开发了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更换装备、充电桩及充电机产品。
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经历了小规模线路示范、奥运示范应用、多领域(公交、环卫、出租)规模发展的阶段后,必将迎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宽范围的批量应用,只有车与站多形式(快充、慢充、电池更换等)、多层次(根据应用建设不同规模、因地制宜的建设方式)协调发展,才能为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活力,带来全行业的繁荣。
可喜的是,在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的领导下,一个全新的区域协同创新体——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已于2012年6月正式挂牌。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贯通了电动汽车发展中的基础科研、工程研究、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充电站的规划建设方面,可以在实验室的框架内,开展沟通与技术协调,对车与机(站)的电气、机械接口,车辆应用模式与充电站运行模式的协调,站的建设模式与车的应用领域配套,车辆发展规划与充电站建设规划的统一,开展前瞻性的研讨和一体化的方案设计,避免功能和管理割裂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规避有站无车,有车无站的尴尬。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通过整合集中上述区域创新优势资源,将能够在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企互赢、“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
来源:互联网
http:www.cps800.com/news/29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