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用在经历寒冬洗礼的光伏产业,或许再适合不过了。
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行业寒冬后,国家相关部门鼓励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出台了分布式补贴政策、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电网强制收购等政策,在一连串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大规模的光伏市场开启在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似乎因欧美的“双反”而“因祸得福”。处于下游的光伏逆变器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惠及,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有望迎来春天。
市场进一步扩容
在海外光伏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政府救市的意愿较强,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宣布将借助财政补贴、“金太阳示范工程”、“太阳能屋顶”项目等举措,强力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
据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未来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6倍以上。此外,国家能源局还下发了全国光伏分布式发电示范区申报通知,通知中,能源局明确将光伏发电“十二五”装机目标数字在此前基础上再加码一半。初步估算,“十二五”光伏发电市场蛋糕将超过3000亿元。
巨额蛋糕引来多方垂涎,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将触角向下游延伸。由于光伏逆变器与上游多晶硅、电池片等并无直接的联系,下游市场的扩大将直接拉动逆变器的市场需求。
事实上,受益于价格优势,在国内企业占据逆变器市场主要份额的情况下,国内装机容量不断扩大,提振了对国内光伏逆变器的需求。“对于大功率光伏逆变器市场,尽管产品价格仍将下跌,但由于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大功率逆变器市场仍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市场总监冯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诸多瓶颈待解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逆变器生产企业在2011年便已突破150家,且不论2012年有多少新进入者,单是去年的数据已经让行业显得臃肿异常,这些企业争食市场蛋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低价竞争态势进一步恶化。
东方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国内一些项目的逆变器报价延续下降趋势,并超出了此前的预期。预计国内逆变器市场价格战将不可避免,不少公司正通过主动降价的策略来维持原有市场份额乃至抢占竞争对手的份额。
与价格竞争并行而来的,则是行业洗牌。
面对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必定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但也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过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国家从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市场,设定了准入门槛,以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整合。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价格走低有利于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整个产业快速发展。因为逆变器价格的下降,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提升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同时,成本下降以及逆变器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管理和运营能力。当然,逆变器价格下跌使得企业利润不断减少,用于研发的投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长远来讲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需警惕外企扩张
事实上,面对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巨额大蛋糕,以及政府政策的“东风”,跨国企业也难抵诱惑。目前,德国太阳能龙头企业“SMA太阳能科技集团”对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股权的收购事件,引起了光伏逆变器乃至整个光伏行业的震动,对此事件质疑声不绝于耳。
“现在光伏业界动荡,连SMA都进行了裁员,减少成本,这也是他们收购中国企业的主要原因。并购所带来的声誉势必会在一些重大项目上起到一定作用。国内同行为了竞争项目,可能会引发更激烈的价格战。但同样也要看到,国内企业的产品并不输给国外企业,因此,此次并购更加坚定了做中国名牌企业的决心。”冯巍表示。
专家认为,适当的引入竞争利于产业发展,但如果类似的收购行为进一步扩张,有可能导致优秀光伏企业被国外收购,控制国内市场。企业和政府在解决困难的同时,要警惕外资巨头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收购和战略布局。
随着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光伏逆变器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光伏逆变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光伏逆变器行业中的翘楚。▇
http:www.cps800.com/news/40728.htm